祝贺!3名东城学子获评首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祝贺!3名东城学子获评首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祝贺!3名东城学子获评首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在2025年首都“新时代好(hǎo)少年”学习宣传活动中(zhōng),经评委会办公室审核、专家评审,3名东城学子荣获首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。他们爱党爱国爱家,践行文明风尚,在文化传承、志愿(zhìyuàn)服务、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(biǎoxiàn)。一起来认识他们——
【北京市前门(qiánmén)外国语学校】
王雨晨以卓越的(de)(de)学业和校内表现,以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长期实践中脱颖而出。在(zài)校内,她成绩优异,是同学们的好榜样。担任班长及历史、美术课代表,以身作则,带领班级共同进步。她擅长主持、演讲(yǎnjiǎng),是学校活动的闪耀之星。她热爱阅读(yuèdú),广泛(guǎngfàn)涉猎各类书籍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。在校外,她坚持做传播红色文化的小(xiǎo)使者(shǐzhě)。王雨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(zǎoqī)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(北大红楼)第一位全程讲解的红领巾志愿讲解员,她深入研究红楼历史,力求讲解准确无误,讲解过程条理清晰、声情并茂,深受游客喜爱。她的讲解不仅让观众了解红楼历史,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。
除了熟练掌握3万字的讲解词,王雨晨(wángyǔchén)还主动研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历史,善于将史实与文物结合,设计互动讲解形式,增强观众(guānzhòng)参与感(cānyùgǎn)。她还积极参与北大红楼的各项志愿(zhìyuàn)服务活动,为观众提供丰富文化体验(tǐyàn)。她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(dá)1324.5小时,达到北京市四星级志愿者标准。因传播红色文化表现优异,王雨晨接受了北京日报社、中国旅游报社等多家媒体(méitǐ)采访,在北京日报、北京晚报、学习强国、中国旅游报、中国旅游新闻网、北大红楼公众号、搜狐网、抖音、快手(kuàishǒu)等平台报道,视频阅读(yuèdú)量超过4000万,登上视频热搜榜。
王心瑀作为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,从(cóng)2023年至今,已获得各类赛事冠军23次,其中全国赛事冠军7次,三年间包揽了U10、U12、U14三个组别的全国冠军。2024年,11岁(suì)的她以全国最小年龄斩获中国(zhōngguó)击剑俱乐部联赛U14组别的全国冠军,并以此成绩入选国少队25人大(réndà)名单,以最小年龄获得世界少年击剑锦标赛的选拔资格(zīgé),打破世少赛选拔记录(jìlù),展现出极高的天赋。
她在击剑(jījiàn)运动方面展露(zhǎnlù)的(de)成绩,除了极高的天赋,更离不开日常的刻苦训练(xùnliàn)。在手指骨折不能持剑时,她就(jiù)加强腿部力量及步伐的训练。在炎热的暑假,她身着厚重的击剑服,每天坚持训练6到7个小时。击剑使她的手掌布满老茧、脚底(jiǎodǐ)一次次磨出水泡,她不喊累、不喊停,对自己严格要求、不松懈(sōngxiè)、追求突破,成为一名击剑奥运冠军、为国出征是她追逐的目标。在追求击剑梦想(mèngxiǎng)的道路上,她同样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,在辗转于全国各地比赛及训练场馆时,她充分利用乘坐高铁、候机和休息时间(shíjiān)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,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、读书,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。
【北京市第二中学(zhōngxué)分校】
滕堂静是一名(yīmíng)优秀上进的“春蕾女童(nǚtóng)”,她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信念,乐观开朗地用勤劳的双手(shuāngshǒu)去迎接挑战、面对生活。
她平时与母亲(mǔqīn)和姥姥(lǎolǎo)一起生活,母亲没有工作,她从小就懂得为家庭分忧。2020年,姥姥被确诊胃癌晚期,手术(shǒushù)切除整个胃部,生命垂危。面对(miànduì)这一(zhèyī)重大家庭变故,滕堂静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韧与担当(dāng),她主动学习熬药、护理等知识,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姥姥聊天(liáotiān)解闷,细心记录老人(lǎorén)的病情变化。为减轻母亲的负担,她默默包揽了洗碗、扫地等家务活,还通过观看烹饪视频自学厨艺。当她把亲手做的第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端到姥姥床前时,老人感动地说:“这碗面比药还管用。”
她还将孝心转化为班级行动,发起“感恩父母”活动,组织同学们制作500余张感恩卡片(kǎpiàn),拍摄《爸爸妈妈我想对(duì)您说》微电影。她还在班里开设了“厨艺小课堂(kètáng)”,教同学们包饺子、炒(chǎo)家常菜,将劳动实践融入亲情。
在社区(shèqū),她是大家熟知的“热爱劳动(rèàiláodòng)小达人”,连续3年参与社区环境清理活动、绘制文明标语墙。重阳节,她组织“手制(shǒuzhì)青团送温暖”活动,为独居老人送去关怀。
东城区围绕立德树(shù)人根本任务
未成年人(wèichéngniánrén)思想道德建设工作
已有(yǐyǒu)2人获评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21人获评首都“新(xīn)时代好少年”
261人(rén)获评东城区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东城区将不断发现和推出(tuīchū)
可亲、可敬、可信、可学(kěxué)的
争做“新时代好少年(shàonián)”的
作者:北京东城官方发布(fābù)

在2025年首都“新时代好(hǎo)少年”学习宣传活动中(zhōng),经评委会办公室审核、专家评审,3名东城学子荣获首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称号。他们爱党爱国爱家,践行文明风尚,在文化传承、志愿(zhìyuàn)服务、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(biǎoxiàn)。一起来认识他们——

【北京市前门(qiánmén)外国语学校】
王雨晨以卓越的(de)(de)学业和校内表现,以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长期实践中脱颖而出。在(zài)校内,她成绩优异,是同学们的好榜样。担任班长及历史、美术课代表,以身作则,带领班级共同进步。她擅长主持、演讲(yǎnjiǎng),是学校活动的闪耀之星。她热爱阅读(yuèdú),广泛(guǎngfàn)涉猎各类书籍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。在校外,她坚持做传播红色文化的小(xiǎo)使者(shǐzhě)。王雨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(zǎoqī)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(北大红楼)第一位全程讲解的红领巾志愿讲解员,她深入研究红楼历史,力求讲解准确无误,讲解过程条理清晰、声情并茂,深受游客喜爱。她的讲解不仅让观众了解红楼历史,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。
除了熟练掌握3万字的讲解词,王雨晨(wángyǔchén)还主动研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历史,善于将史实与文物结合,设计互动讲解形式,增强观众(guānzhòng)参与感(cānyùgǎn)。她还积极参与北大红楼的各项志愿(zhìyuàn)服务活动,为观众提供丰富文化体验(tǐyàn)。她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(dá)1324.5小时,达到北京市四星级志愿者标准。因传播红色文化表现优异,王雨晨接受了北京日报社、中国旅游报社等多家媒体(méitǐ)采访,在北京日报、北京晚报、学习强国、中国旅游报、中国旅游新闻网、北大红楼公众号、搜狐网、抖音、快手(kuàishǒu)等平台报道,视频阅读(yuèdú)量超过4000万,登上视频热搜榜。

王心瑀作为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,从(cóng)2023年至今,已获得各类赛事冠军23次,其中全国赛事冠军7次,三年间包揽了U10、U12、U14三个组别的全国冠军。2024年,11岁(suì)的她以全国最小年龄斩获中国(zhōngguó)击剑俱乐部联赛U14组别的全国冠军,并以此成绩入选国少队25人大(réndà)名单,以最小年龄获得世界少年击剑锦标赛的选拔资格(zīgé),打破世少赛选拔记录(jìlù),展现出极高的天赋。
她在击剑(jījiàn)运动方面展露(zhǎnlù)的(de)成绩,除了极高的天赋,更离不开日常的刻苦训练(xùnliàn)。在手指骨折不能持剑时,她就(jiù)加强腿部力量及步伐的训练。在炎热的暑假,她身着厚重的击剑服,每天坚持训练6到7个小时。击剑使她的手掌布满老茧、脚底(jiǎodǐ)一次次磨出水泡,她不喊累、不喊停,对自己严格要求、不松懈(sōngxiè)、追求突破,成为一名击剑奥运冠军、为国出征是她追逐的目标。在追求击剑梦想(mèngxiǎng)的道路上,她同样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,在辗转于全国各地比赛及训练场馆时,她充分利用乘坐高铁、候机和休息时间(shíjiān)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,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、读书,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。

【北京市第二中学(zhōngxué)分校】
滕堂静是一名(yīmíng)优秀上进的“春蕾女童(nǚtóng)”,她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信念,乐观开朗地用勤劳的双手(shuāngshǒu)去迎接挑战、面对生活。
她平时与母亲(mǔqīn)和姥姥(lǎolǎo)一起生活,母亲没有工作,她从小就懂得为家庭分忧。2020年,姥姥被确诊胃癌晚期,手术(shǒushù)切除整个胃部,生命垂危。面对(miànduì)这一(zhèyī)重大家庭变故,滕堂静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韧与担当(dāng),她主动学习熬药、护理等知识,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姥姥聊天(liáotiān)解闷,细心记录老人(lǎorén)的病情变化。为减轻母亲的负担,她默默包揽了洗碗、扫地等家务活,还通过观看烹饪视频自学厨艺。当她把亲手做的第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端到姥姥床前时,老人感动地说:“这碗面比药还管用。”
她还将孝心转化为班级行动,发起“感恩父母”活动,组织同学们制作500余张感恩卡片(kǎpiàn),拍摄《爸爸妈妈我想对(duì)您说》微电影。她还在班里开设了“厨艺小课堂(kètáng)”,教同学们包饺子、炒(chǎo)家常菜,将劳动实践融入亲情。
在社区(shèqū),她是大家熟知的“热爱劳动(rèàiláodòng)小达人”,连续3年参与社区环境清理活动、绘制文明标语墙。重阳节,她组织“手制(shǒuzhì)青团送温暖”活动,为独居老人送去关怀。
东城区围绕立德树(shù)人根本任务
未成年人(wèichéngniánrén)思想道德建设工作
已有(yǐyǒu)2人获评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21人获评首都“新(xīn)时代好少年”
261人(rén)获评东城区“新时代好少年”
东城区将不断发现和推出(tuīchū)
可亲、可敬、可信、可学(kěxué)的
争做“新时代好少年(shàonián)”的
作者:北京东城官方发布(fābù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